《数据库系统概论》第二章
2.1关系数据结构及形式化定义
思维导图
1. 关系
什么是关系?
- 单一的数据结构—-关系
现实世界的实体以及实体间的各种联系
均用关系来表示 - 逻辑结构—-二维表
从用户角度,关系模型中数据的逻辑结构
是一张二维表
- 建立在集合代数的基础上
(1)域(Domain)
域
是一组具有相同数据类型的值的集合
。例:
整数
实数
介于某个取值范围的整数
长度指定长度的字符串集合
{‘男’,‘女’}
………………
(2)笛卡尔积(Cartesian Product)
笛卡尔积
给定一组域D1,D2,…,Dn,这些域中可以有相同的。
D1,D2,…,Dn的笛卡尔积
为:所有域的所有取值的一个组合
;
不能重复;元组
(Tuple)笛卡尔积中每一个元素
(d1,d2,…,dn)叫作一个n元组
(n-tuple)或简称元组
(Tuple);
(张清玫,计算机专业,李勇)、(张清玫,计算机专业,刘晨)等都是元组 ;分量
(Component)
笛卡尔积元素(d1,d2,…,dn)中的每一个值di叫作一个分量
;
张清玫、计算机专业、李勇、刘晨等都是分量
;基数
(Cardinal number)
可以把基数看做笛卡尔积元素的个数,及元组的个数;
若Di(i=1,2,…,n)为有限集,其基数
为mi(i=1,2,…,n),则D1×D2×…×Dn的基数M为:- 笛卡尔积的表示方法:
笛卡尔积可表示为一个二维表
;
表中的每行
对应一个元组
,表中的每列对应一个域
;
(3)关系(Relation)
关系
·笛卡尔积·
D1×D2×…×Dn的子集
叫作在域
D1,D2,…,Dn上的关系
,表示为:
R:关系名
n:关系的目
或度
(Degree)元组
·关系·
中的每个元素是关系中的元组
,通常用t表示。单元关系与二元关系
当n=1时,称该关系为单元关系
(Unary relation)或一元关系
;
当n=2时,称该关系为二元关系
(Binary relation);·关系的表示·
关系也是一个二维表
,表的每行
对应一个元组
,表的每列
对应一个域
属性
关系中不同列可以对应相同的域;
为了加以区分,必须对每列
起一个名字
,称为属性
(Attribute);
n目关系必有n个属性;码
候选码
(Candidate key)
若关系中的某一属性组
的值能唯一地标识一个元组
,则称该属性组为候选码;
简单的情况:候选码只包含一个属性;全码
(All-key)
最极端的情况:关系模式的所有属性组是这个关系模式的候选码,称为全码
(All-key);主码
若一个关系有多个候选码
,则选定其中一个为主码
(Primary key);主属性
候选码的诸属性称为主属性
(Prime attribute);不包含在任何侯选码中的属性称为非主属性
( Non-Prime attribute)或非码属性(Non-key attribute) ;
- D1,D2,…,Dn的笛卡尔积的
某个子集才有实际含义
·例:·
表2.1 的笛卡尔积没有实际意义
取出有实际意义的元组
来构造关系
关系:SAP(SUPERVISOR,SPECIALITY,POSTGRADUATE)
假设:导师与专业:1:1, 导师与研究生:1:n
主码:POSTGRADUATE(假设研究生不会重名)
SAP关系可以包含三个元组:{ (张清玫,计算机专业,李勇), (张清玫,计算机专业,刘晨),(刘逸,信息专业,王敏) }
(4)三类关系
基本关系
(基本表或基表)
实际存在的表,是实际存储数据的逻辑表示查询表
查询结果对应的表视图表
由基本表或其他视图表导出的表,是虚表,不对应实际存储的数据
- 在 SQL 中,
视图是基于 SQL 语句的结果集的可视化的表
。- 视图包含行和列,就像一个真实的表。视图中的字段就是来自一个或多个数据库中的真实的表中的字段。
- 我们可以向视图添加 SQL 函数、WHERE 以及 JOIN 语句,我们也可以提交数据,就像这些来自于某个单一的表。
- 注释:数据库的设计和结构不会受到视图中的函数、where 或 join 语句的影响。
基本关系(二维表)的性质
① 列是同质的(Homogeneous);
② 不同的列可出自同一个域,其中的每一列称为一个属性,不同的属性要给予不同的属性名;
③ 列的顺序无所谓,列的次序可以任意交换;
④ 任意两个元组的候选码不能相同;
⑤ 行的顺序无所谓,行的次序可以任意交换;
⑥ 分量必须取原子值,这是规范条件中最基本的一条;
2.关系模式
(1)什么是关系模式
关系模式(Relation Schema)是型
关系是值
关系模式是对关系的描述:
- 元组集合的结构
- 属性构成
- 属性来自的域
- 属性与域之间的映象关系
- 元组语义以及完整性约束条件
- 属性间的数据依赖关系集合
(2)定义关系模式
关系模式可以形式化地表示为:
- R(U,D,DOM,F)
- R 关系名
- U 组成该关系的属性名集合
- D 属性组U中属性所来自的域
- DOM 属性向域的映象集合
- F 属性间的数据依赖关系集合
·例:·
导师和研究生出自同一个域——人,取不同的属性名,并在模式中定义属性向域的映象,即说明它们分别出自哪个域;
DOM(SUPERVISOR-PERSON)= DOM(POSTGRADUATE-PERSON)=PERSON
关系模式通常可以简记为
R (U) 或 R (A1,A2,…,An)
R: 关系名
A1,A2,…,An : 属性名
注:域名及属性向域的映象常常直接说明为属性的类型、长度
3.关系模式和关系的对比
- 关系模式
对关系的描述
静态的、稳定的 - 关系
关系模式在某一时刻的状态或内容
动态的、随时间不断变化的
关系模式和关系往往统称为关系
1 在数据库学科中可以把关系模式理解为表的结构、属性之间的关系、约束条件,把关系理解为二维表
4.关系数据库
关系数据库·
在一个给定的应用领域中,所有·关系的集合·构成一个关系数据库- ·
关系数据库模式
包括
若干域的定义;
在这些域上定义的若干关系模式; 关系数据库
的·型
·与值
关系数据库的型
:关系数据库模式
, 对关系数据库的描述。
关系数据库的值
: 关系模式在某一时刻对应的关系的集合
,简称为关系数据库
2.2 关系操作、关系完整性、关系代数
1.关系操作
(1)基本关系操作
- 常用的关系操作
- 查询:选择、投影、连接、除、并、交、差
- 数据更新:插入、删除、修改
- 查询的表达能力是其中最主要的部分
- 选择、投影、并、差、笛卡尔基是5种基本操作
- 关系操作的特点
- 集合操作方式:操作的对象和结果都是集合,
一次一集合
的方式
- 集合操作方式:操作的对象和结果都是集合,
(2)关系数据库语言的分类
- 关系代数语言
用对关系的运算来表达查询要求;
代表:ISBL;
关系演算语言:用谓词来表达查询要求; - 元组关系演算语言
谓词变元的基本对象是元组变量;
代表:APLHA, QUEL; - 域关系演算语言
谓词变元的基本对象是域变量;
代表:QBE; - 具有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双重特点的语言;
代表:SQL(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) ;
2.关系的完整性
(1)关系的三类完整性约束
- 实体完整性和参照完整性:
关系模型必须满足的完整性约束条件;
称为关系的两个不变性
,应该由关系系统自动支持; - 用户定义的完整性:
应用领域需要遵循的约束条件,体现了具体领域中的语义约束 ;
(2) 实体完整性(Entity Integrity)
- 若属性A是基本关系R的主属性,则属性A不能取空值
例:
SAP(SUPERVISOR,SPECIALITY,POSTGRADUATE)
POSTGRADUATE:
主码(假设研究生不会重名)
不能取空值- 实体完整性规则的说明
(1) 实体完整性规则是针对基本关系而言的。一个基本表通常对应现 实世界的一个实体集。
(2) 现实世界中的实体是可区分的,即它们具有某种唯一性标识。
(3) 关系模型中以主码作为唯一性标识。
(4) 主码中的属性即主属性不能取空值。主属性取空值,就说明存在某个不可标识的实体,即存在不可区分的实体,这与第(2)点相矛盾,因此这个规则称为实体完整性
(3)参照完整性
关系间的引用
外码(Foreign Key)
设F是基本关系R的一个或一组属性,但不是关系R的码。如果F与基本关系S的主码Ks相对应,则称F是基本关系R的
外码
,即该码是另一个表的主码。基本关系R称为
参照关系
(Referencing Relation),即本表。基本关系S称为
被参照关系
(Referenced Relation) 或目标关系
(Target Relation),即外码对应的主码所在的表。关系R和S不一定是不同的关系
目标关系S的主码Ks 和参照关系的外码F必须定义在同一个(或一组)域上
外码并不一定要与相应的主码同名,当外码与相应的主码属于不同关系时,往往取相同的名 字,以便于识别
参照完整性规则
若属性(或属性组)F是基本关系R的外码它与基本关系S的主码Ks相对应(基本关系R和S不一定是不同的关系),则对于R中每个元组在F上的值必须为:
- 或者取空值(F的每个属性值均为空值)
- 或者等于S中某个元组的主码值
- 外码的值要么为空,要么为S中某个元组的主码值
(4)用户定义的完整性
- 针对某一具体关系数据库的约束条件,反映某一具体应用所涉及的数据必须满足的语义要求
- 关系模型应提供定义和检验这类完整性的机制,以便用统一的系统的方法处理它们,而不要由应用程序承担这一功能